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36章 贼不走空

别怪这群人大惊小怪,因为科学界到目前为止,都没有掌握哪怕一种观测高温高压等离子体的有效手段。

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。

其一,聚变堆中的等离子体,其所蕴含的能量过于庞大。

世界上没有哪种材质能抵挡得了动辄几千万度的“甜甜圈”,所以无法像观测其他流体时那样,直接搞一根探针伸进去。

其二,高温高压状态下的等离子体非常暴躁,极其不容易控制。

纵使托卡马克属于磁约束可控聚变路线,可以通过由十几组超导线圈释放出磁场所构成的磁力阱来加以约束,但“甜甜圈”本体仍然非常不稳定,。

哪怕假设现在存在某种天顶星材料,能抵御住这种恶劣到极致的环境还能正常工作。

只要把它做成探针伸进等离子洪流里,其所带来的流体扰动,也有可能导致整个约束体系的崩溃。

试想一下几千万乃至上亿度的等离子体,奔涌向聚变堆第一壁的场景。

画面简直不要太炸裂!

因此,目前的观测手段,全都采用的是效率较低的被动式观测模式。

所谓的被动观测模式,顾名思义,是指个体或系统,在没有直接参与或干预的情况下,对某种现象或事件进行观测。

举个不成熟的例子,一个人蒙着眼走在马路中央,被飞驰而来的泥头车创飞,就算是这人被动地观测到了泥头车的存在。

至于这人转体三周半后以脸抢地的行为虽是出于被迫,但由于他作为一个个体,做出了主动撞击地面的行为,因此这人对于地面的观测,就属于主动观测的范畴了。

同理,无论是超高速摄像机还是光谱分析仪又或者是粒子成像仪,全都遵循着被动观测的原则。

这些观测仪器只能通过被动接收到的信息来分析等离子体的流动,但缺失的信息更多。

这种以点概面的推测,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的要命,得出的结论只能保证在有限范围内相对准确。

可眼下这份数据,虽然还没有全部验算出来,但从已经验算过的部分来看,起码比EAST装置上那几台最新信号的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,可信度要高出整整一个量级来。

李刚教授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好了。

怪不得他刚才反过来安慰项目组,闹了半天人家是真搞出了重大技术突破!

好家伙,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